我的家鄉(xiāng)在山西,這里煤炭資源豐富,又稱之為“煤?!?。做為土生土長的山西人,我接觸最多的就是煤炭,因為家里做飯用的是火爐,冬天取暖用的是鍋爐,包括上學用的學費,家里人掙的開銷,可以說是煤炭養(yǎng)育了我。
現(xiàn)在做為一名煤礦工人,還深深記得當初第一次下井的時候,感覺充滿了好奇和神秘,在數(shù)百米深的井下,沒有了陽光的世界會是怎樣,甚至幻想過下面是不是會有恐龍化石的存在。在深入井下后找到了答案,到處都是烏黑的煤炭,或者說是我們這里的“寶貝”。看到工友們挖出的煤是黑的、就連每個人臉、手也是黑的,但工友們的心靈卻是純真、簡單的,工作閑暇之余他們的一個玩笑話,就夠你樂半天。
我是幸運的,因為隨著煤炭行業(yè)的不斷發(fā)展,我礦進行了兼并重組和升級改造,煤礦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升,生產作業(yè)環(huán)境大為改善,安全監(jiān)督管理不斷強化,安全費用不斷增加,工友們的安全意識明顯增強,安全生產得到了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,與以前的小煤窯相比那是天壤之別。井下巷道寬敞明亮,讓整個工作環(huán)境顯的格外安全、放心。
做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,不論做什么工作,平凡還是偉大,我并不在乎,我在乎的是有一份安穩(wěn)的工作,有一副讓家人可靠的雙肩;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工作,對得起拿在手里的這份工資,讓自己的過的更加充實。在多年的煤礦工作中,煤礦成為我的第二個家,這里留下了我無悔的青春。
西掌煤業(yè) 張俊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