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掌煤業(yè) 劉文
對于閱讀,每個人的想法不一,或許有的人想從閱讀中尋找到一份快樂,也或許有的人想從閱讀中尋找到一份寧靜,更或許有的人想從閱讀中尋找到一份安慰,凡此種種,尋找的答案都不盡相同,而我閱讀的想法卻很簡單,正應驗了前面所提及的種種想法,只想在一個極為安靜的角落里,享受著閱讀書籍帶給我的樂趣和慰藉。
從古至今的幾千年,歷朝歷代熱愛閱讀的范例不計其數、比比皆是。古有“懸梁刺股”的孫敬、蘇秦、“鑿壁借光”的匡衡、“囊螢映雪”的孫康、“燃荻為燈”的劉綺、“牛角掛書”的李密、“三年不窺園”的董仲舒、“忍辱苦讀”的陳平、“棄佛從文”的陸羽、“潛心學畫”的唐伯虎、“斷齏劃粥”的范仲淹、“警枕勵志”的司馬光、“苦學佛法”的玄奘等等。而現在我們的條件可謂是極為優(yōu)越,不僅可以在車上閱讀書籍,甚至可以在舒適的房間以及臥室休息在手機上閱讀電子書。喜歡閱讀,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丟不下的重要事情。既然這么多人都在閱讀,究竟如何去閱讀,怎樣才能讀好書呢?
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(fā)展,人類閱讀的工具不斷變化,各種類型的閱讀形式也呈現爆炸式的發(fā)展。那是不是只要我們手中拿著閱讀工具,不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,就算是閱讀呢?顯然,這種看法是片面的,并不是每天拿著書或可閱讀的電子設備就算好的閱讀。閱讀之“重”并不是體現在閱讀的量上,而是體現在閱讀的“質”上。
很多人一輩子讀了很多書,結果還是分不清是非對錯,這樣的閱讀顯然是沒有意義的,關鍵是要學會吸收和消化。
好的閱讀方式必然會帶來好的閱讀效果,也確實能讓人收獲美好的生活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。首先,在閱讀之前,我們需要學會篩選書籍,一些粗俗的、對我們沒有用處的書籍,可以先過濾掉。然后,選擇一些能帶給人以啟迪的書籍進行閱讀。最后,找一兩個志同道合的書友,好好品味閱讀的樂趣。閱讀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和開闊的眼界,讓我們能夠認識與眾不同的世界。所以,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量的累計,更重要的還有質的飛躍。